1

是什么原因推動了三星堆的這次大規?脊?為什么等了近百年?

據說三星堆當年不再挖掘不再公布研究成果,

是擔心發現中華文明是從埃及傳過來的,埃及,地中海周邊的古文明起源更早,

然后經過兩河流域,西域中亞,印度,傳到四川,再傳到中原,

從而影響產生了商周的青銅技術。

因為三星堆的青銅技術遠遠超過商周的。

而且三星堆出土的人像長得像埃及人。

(當然這只是網上一部分人的觀點)

我看了昨天中央13的直播。

但是我也不懂考古。

所以有個幾個疑問,大家一起幫著解惑下。

這些坑都是“祭祀坑”嗎?

我覺得早期一些以陶制文物為主的坑可能是墓葬或祭祀坑。

但晚期的幾個集中出土金屬文物的坑我認為不是墓葬或者祭祀坑。通過直播畫面可以看到,這些晚期的坑都是叫固定的深坑,而且文物(象牙、青銅器、玉器、金器)都是集中、多層疊壓在坑中,并有焚燒、損毀痕跡(參考其他地區,祭祀坑和墓葬一般都在平面上有一定的擺放結構形式)。

在我一個業余人士看來,這么貴重的大鼎、金器、玉琮、權杖等在當時基本是最高權力的象征,集中雜亂堆疊在幾個疑似祭臺(或宮殿)的附近,還有損毀、焚燒、掩埋痕跡,不像祭祀,也不像墓葬。

更像是一個王朝被推翻,全部重要的禮器、象征王國權利的物國寶被集中銷毀,掩埋。這些坑,可能是“掩埋坑”。

如果這個推論成立,這里可以解開古蜀國消失的謎團。

象征權力的器物被集中焚毀、掩埋,加上沒有其他清晰歷史記載,

是否說明是被“被統治者們”反抗推翻的。

如果是被長江下游、北方等地的外域力量推翻,沒必要銷毀其與自己文明類似的遺物。此外,夏朝一直因為缺少鮮明證據而被一些學者否定,三星堆的考古是否可以為夏朝的存在找到一些依據?

這些都值得進一步研究,也是我最為期待的地方。

如果能連起來,那么神話傳說可能源自一定的歷史事實。

貝殼、象牙來源是本土還是外域?

早期發掘的貝殼已經證明與印度洋地區的海貝相似,這些貝殼屬于本土原生嗎?

比如王國的附屬沿海部落貢獻的,或者夏商時期古蜀國地區與印度洋海域有地理交集,曾發生過局部地殼運動導致分離。

或者在長江上游可否找到類似的貝類?

還是當時該地區與南亞已經建立了某種貿易往來?

類似后期的銅錢?

象牙產自本地嗎?

一些學者認為象牙可能是通過貿易而來。

但我偏向于認為象牙產自當地,因為史料中曾有存在“戰象”的記載。

再者目前云南依然有大象生存。

此外,象牙與青銅器和玉器在一起,它也是當時王國的珍貴寶物,還是區別于貝殼的另一種大額貨幣呢?

假如結論是產自本土,那么可以對當時的自然環境、地質變化提供一定的幫助。

假如來自外域,則證明當時古蜀國已經與東南亞、西亞有一定的貿易往來。

也許可以將“絲綢之路”這樣的商業交流的早期起源,推向更早的時期。

這些都是我所期待確認的。

金制人面像是本土原生還是受外域文明的影響?

專家通過良渚遺址已經確定玉琮的起源要早于三星堆。

但無論在黃河流域還是長江中下游其他地區,

同期并未發現如“面具”一類的青銅和黃金的組合文物。

這個來源是當地原生的嗎?

還是受商貿文化交流來自埃及等外域文明的影響?

如果金銅組合面具是當地原生,可否找到孕育其產生的早期起源線索依據?

目前而言,陶制人面已經有明顯的本土原創特性,

但材料復合結構等特點等尚需進一步考證。

如果是受商貿文化交流影響,則可將中國與西亞的商貿文化交流推向更早的時期。

幾何知識和器物加工技術細節源頭如何?

“青銅五幅太陽輪”的幾何結構非常均勻規整,而且上面的對稱幾何形狀處理,

“青銅樹”的三角底座力學結構,這表明當時人們對幾何圖形、結構的理解已經比較成熟。

此外,“青銅面具”上面的鋸齒樣方孔切痕,當時是用什么材料的工具切割出來的?

包括玉器上的紋路,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有學者對宋代的研究認為,當時有線切、砣切等技術,但技術細節是什么,尚不清楚。這些都值得進一步研究。

這是否會將中國古代夏商時期的材料加工技術,幾何學、工程力學等推向更高的水平。

總體而言,三星堆的一些發現,可能將刷新中國古代史。

也有可能將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時間點推向更早的時期。

不僅對了解中國夏商時期的金屬加工技術、工藝,幾何學等都有重要意義,

也對未來社會發展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當然,我最最期待的是后續能有文字的驚喜出現和相關解析。

最佳貢獻者
2

考古是嚴謹的事情,自從上個世紀開始,發現了三星堆遺址,那個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發掘工作,陸陸續續到現在已經幾十年的時間,三星堆遺址其實規模非常大,發掘工作的進行其實比較緩慢,因為考古發掘不是挖地基那么簡單,需要許多方面的流程,特別是大型遺址考古發掘,每一步都是有計劃的。

其實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好多人覺得中間有一段時間沒有發掘的消息,就覺得并沒有在挖,其實這種是錯誤的,發掘工作一步一個腳印,進度其實非常的慢,而且發掘之前也要進行許多相對應的工作,發掘工作其實也是經過計劃的,考古其實不只是挖,勘探以及了解歷史背景都是工作的一部分。

加上發掘工作是階段性的,每一個階段的挖掘,其實都是有規劃的,不是說每次挖掘都會存在文物,每一個階段挖掘完后,都要進行一系列清理,外加上對遺址進行完整的保護,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對挖掘出來的文物進行清洗和最重要的修復工作,以及進行一系列研究其作用,這些都是考古工作的一部分任務。

所以考古是并不只是一直挖,文物修繕和遺址恢復和保護,加上研究文物的用途,以便以后對文物進行展覽的時候,能有效的配上解說,當然更重要的是,需要研究歷史以便找到一些對應得上的信息,發掘工作時間長,其實就是對歷史的一種尊重,發掘遺址的工作難度其實高過古墓。

遺址遺留下來的東西絕大多數都是損壞嚴重,發掘工作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而且遺址本來就是一種地下城市,規模又是非常的龐大,挖掘工作進行其實是非常有難度的,還有一點就是,其實考古工作者的數量并不多,很多人認為很多人,其實并不是這樣,發掘要人修繕要人勘探要人保護要人以及研究文物方面也要人,所以說其實人手非常緊缺。

不只是三星堆遺址考古進行了將近一個世紀,河南殷墟遺址其實也已經進行了九十多年,直到現在其實也還沒有挖完,挖掘工作仍然在進行當中,這種大型遺址發掘工作,一般持續的時間都是以十年為單位的,三星堆遺址的規模絲毫不比殷墟遺址小,現在發掘出來的只是一部分,這個大型地下城市的規模有多大很難說,還要挖多久其實也不好說,正常至少要好幾代人,留一點給后面的人挖,滿足一下他們的心。

3

這個時間節點對于三星堆大規?脊,個人感覺是方方面面的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首先國家經濟經過40年的平穩、高速發展,在技術、財力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已經達到歷史最佳水平;其次回顧一下近現代歷史,自從荷蘭、西班牙等歐美國家開始海洋探險、擴張、掠奪,以及隨后英、德的產業革命以來,西方不管在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都占據絕對的優勢,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百年以前的清末,國家衰敗、落后,民眾愚昧,在歐美的絕對碾壓之下,國民普遍苦惱、自卑,似乎東方文明真是一無四處;就連歷史記載幾千年的夏商,歐美也竭力否認,認為只是封神榜的傳說……萬幸大量甲骨以及殷墟的重大發現,確鑿證據驗證史記對于商朝的記載,猛打歐美以及跪舔人士的臉龐;極大的鼓舞了國民的自尊:歷史上我們確實闊過,不是說西方一直碾壓我們……現在中華民族的再度復興即將實現,但歐美的竭力圍堵也正喪心病狂;在這關鍵時刻,我們需要更大程度的提高民族自信心,回顧、發掘以前引以自豪的歷史、文化,告慰老祖宗,綿延五千年的中華巨龍即將再次騰飛!

4

僅僅談個人想法,當然這個有些跑偏了,可能和問題無關。我是這樣思考現在的發掘工作的:第一,前期的考證工作已經比較完備了。第二,技術相對成熟了。當然您也許會問,技術成熟了為什么不發掘秦始皇陵?這就涉及到第三方面。第三,三星堆現在還沒有確定是中華文明的核心起源點之一,秦始皇陵作為大一統國家的象征,真要發掘阻力壓力都比較大,而三星堆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第四,夏商早期迷霧重重,考古工作和甲骨文字破譯工作推進比較困難,在核心工作難以推進的情況下,在外圍找著佐證資料是個不錯的選擇,而同時期最好的考古點無疑就是三星堆,前期的一些工作存在許多有趣的問題,那么現在不妨刨根問底。第五,三星堆由于所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對它的發掘和比較,可以提取和推演上古中原文明、中亞文明、西亞文明、古印度文明和江南文明之間的點滴線索和交流痕跡。第六,是否也可以提取中華文明多線路發展,相互融合的實據?第七,山海經之類的古書描述的古地理人文和氣候景觀能否得到進一步印證?第八,蠶叢魚鳧的傳說故事能和三星堆掛上線嗎?第九,古蜀地人來自何方,為什么到現在沒有人類遺骸出現?沒有類如中原古文明的殉葬出現?象牙到底象征和說明了什么問題?第十,期待文字類的符號出現,一個沒有文字的青銅文明,在世界范圍內都罕見,古蜀地文字系統有沒有?和古漢語的發音對照系統有沒有,比如“魚鳧”是否和“禹”相關聯?第十一,玉文化是古代中華文明最鮮明的特征,玉器的考古發現很令人期待。第十二,作為中華大地突出的平原地帶,農耕文明的印記有沒有?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上,難道只有三星堆璀璨?古蜀大地上廣漢的優勢在哪里?

成都平原雨水多,對古文物腐蝕性強,不加緊保護和發掘遺跡,恐怕將來會留下更多的遺憾,川渝現在發展的快,考古當然也不能落在后面

5

之前挖完三個坑,然后就在邊上建了博物館,然后繼續考察,這么多年來不斷以三個坑為中心擴散勘察,一直沒有新的發現。直到近兩年,突然發現4.5.6號坑就在博物館正下方,哈哈,就這么個簡單的原因,所以等了近百年。

6

這個我覺得大概有三方面原因吧。

第一點:當時對三星堆出的文物不能科學地保護。導致部分損毀,無法修繕,對歷史的研究不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對于文物本身來說也是一種損失。

就像1958年,郭沫若、吳晗等人上書國家,要求挖掘永樂的陵墓,被國家否定,最后又上書開挖定陵。最后國家同意。但,打開的后果是災難的。由于技術有限,再打開的瞬間,無數的絲織品,字畫,都灰飛煙滅。給國家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所以在后來國家明確規定,不做大型的陵墓挖掘工作,制作保護性挖掘。也就是,只有被無意間打開的才能去挖掘搶救;不能主動去挖掘。

所以在當時,發掘出來的珍貴的文物不能得到有效地保護。最好的辦法就是暫不挖掘。待條件成熟再來挖掘保護。

第二點就是,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后期處理難度大,只能分階段進行處理。就像大型樓盤開發,分好幾期,每一期又分幾個標段來進行開工建設。陵墓發掘也是一個有計劃,有順序的過程,蓋房子是向上,陵墓發掘是向下。但過程都一樣。上一期出土的文物還沒有保護到位,還沒有研究透徹,下一階段的挖掘工作,也是不會再進行的。

第三點: 陵墓挖掘本身就是個漫長的過程,百年時間對一個時代文明來講也是很暫的。在國內發掘的殷墟,和國外的文明遺址,也都是進行了斷斷續續上百年的時間。在三星堆第一次呈現在人們面前時,那種震撼是不能用語言來描述的。三星堆的發掘其實一直都在進行著,只是沒有報道,或出現驚人的逆天文物,才讓大家覺得一直再停滯而已。

7

感謝邀請:我們發掘考古的目的是保護性發掘,也就是為了保護文物,不至于文物流逝。周恩來總理做過批示,不得主動性挖掘,只能搶救性發掘。

我國的文物保護技術還不是很完善,很多文物出土后幾分鐘就氧化了,例如兵馬俑,剛發掘時是白色的,現在都是灰色的了。在沒有更好的保護手段前提下,繼續埋在地宮里并非是壞事。

8

這個問題是錯誤的。

三星堆考古并沒有“等了近百年”。三星堆大規?脊呕顒雍芏嗄陙硪恢痹谶M行,并沒有什么原因忽然推動它。

關于三星堆的考古活動,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停止。只是因為現在挖出了重器,有了大進展,忽然成了熱點而已。

有些人朦朧認為,“考古學”起自西方的人文學科,其實也不對。

在中國,考古活動自古以來屬于“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歷代大學問家無不涉獵,因為要寫歷史!

眾所周知,中國人對于歷史有多么在乎,中華文明也是這顆星球上五千年來唯一的一個歷史沒有被割斷過的文明。

原因有很多,考古學不斷是原因之一。

要論治史,中國是第一名。

春秋戰國,周王朝的都城洛陽就有一個叫做“收藏室”的官方衙門,干的就是考古的工作。

東漢就有了“古學”這個名詞。

北宋誕生的“金石學”也是考古學。

也是宋朝,有一個呂大臨寫出了一本《考古圖》、有一個劉敞寫了一本《先秦古器圖碑》、藝術大家不合格皇帝宋徽宗敕撰了一本《宣和博古圖》,這些都是考古活動。

在中國,考古一直是流傳有序的。

至于古蜀國三星堆文明,在中國歷史上也有記載。

甲骨文上有“蜀”這個漢字,記載了古蜀國參與了“武王伐紂”的戰爭,古蜀國是“牧野盟誓八國”的八國之一。

東晉史學家常璩寫的史書《華陽國志·蜀志》清楚的寫了關于古蜀國的歷史和傳說。

在這本史書上,常璩寫的明明白白。古蜀國也是從氏族漁獵文化起步的文明發展成部落,有蜀山氏部落,有蠶叢氏部落,有柏灌氏部落,有魚鳧氏部落。

這在大詩人李白的《蜀道難》詩中也有描述: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李白總結得很好,古蜀國也是土生土長的文明,只是因為關山阻礙,(四萬八千年)不通人煙,不同于中原文明罷了。

說什么三星堆文明是天外文明云云,外來的西方文明云云,全是子虛烏有,胡扯八連,不足一駁!

和中原文化一樣,原始文明之后,古蜀國也發展出了君主政體的國家。計有杜宇王朝、開明王朝。

李白已經說了,“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在中原人一代一代的努力下,死了很多壯士,古蜀國終于和中原聯系上了,最先聯系上古蜀國的是秦國。

然后蜀國就滅亡了。

眾所周知,秦國的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后 ,燒過很多書,徹徹底底埋葬過很多歷史事實和歷史人物,古蜀國不是唯一一個。

當然了,古蜀國沒能留下太多的證據也不能就全怪秦始皇,目前所知,古蜀國沒有發展出文字。

不過也有人說,他們有文字,只是沒有人能認識罷了。

焚書坑儒

時光到了1929年。

四川廣漢市鴨子河南岸真武村的一個“農民”燕道誠在田間車水澆地的時候,因為要上提水車車廂,用鋤頭深挖車廂底的時候,偶然間發現了一坑玉石器。

古代水車模型

在中國,你不要小瞧中國農民。

中國農民上可以開疆立國,下可以著書立說,閑來無事,只要機會許可、命運垂青,中國農民也可以變成一個文物販子發大財。

燕道誠自小就是一個讀書的農民,走南闖北見識不少,還有人說他做過縣令,其實是胡說,他做過衙役倒是真的。

他非常懂得玉器的價值。

他發現了玉石坑之后,馬上掩埋了起來,到了黑夜又領著全家去挖了出來。

然后,燕家就變成了有錢人家,置屋買地,大肆消費。

忽然變成了有錢人,這種事當然瞞不住了。

兩年后,1931年,一個英國的傳教士在市場上看見了燕道誠賣出去的玉器。

那時候的傳教士基本都是文化侵略者,學識不低。這個傳教士董篤宜馬上意識到了“此事非同小可”。

于是他去找了當地的中國駐軍,要求把玉器坑保護起來,同時把他買到的玉器送給了美國人開辦的華西大學的博物館。

1931年的中國,雖然還很孱弱,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但是,1931年的中國也不是大清時候的中國了,上面顢頇無知的皇族當道,下面是愚昧麻木的民眾墊底。

1931年的中國早已經覺醒了,正在奮斗。

五四新文化運動都過去了十二年之久。全國朝野上下,有識之士很多。

自然不會再允許“敦煌藏經洞王道士的荒誕故事”重演。

英國傳教士被排除了出去。

中國人華西大學博物館的館長葛維漢和助理林名鈞在當時的廣漢縣縣長羅雨倉的幫助下組織了三星堆的第一次發掘。

雖然只發掘了十天,可也收獲頗豐,葛維漢寫了一份簡報《漢州發掘簡報》。

但是,1930年代的中國畢竟還是軍閥混戰的中國,國家既沒有財力,也沒有相關的專門人才大規模發掘。

不得已,三星堆考古還是停了下來。

一停就停到了新中國建立。

新中國甫一建立,盡管百廢待興,要干的工作多得不得了,要興辦的事業多得干不完。偉人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可,上面說過了,中國人最注重歷史,歷史可以知興衰、明得失。

于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盡管百廢待興,要花錢的地方很多, 新中國還是專門抽出人力物力開始了對“三星堆”的考古工作。

當時并沒有意識到三星堆遺址的規模會如此巨大,只是當做了一般的考古工作在做。

但是工程也是巨大的,當時全中國也都在進行考古普查,文物登記分類等工作。

到了1963年,經過大量的基礎工作之后,國家終于意識到了三星堆的重要性。

于是國家派了曾在魯迅先生耳提面命影響下走上人類學研究的、哈佛大學研究院人類學系畢業的“人類哲學博士生”、中國歷史學家、民族學家馮漢驥先生,聯合了四川博物館和四處大學歷史系組成了龐大的“三星堆聯合考古隊”,大張旗鼓的開始了對三星堆的保護性考古發掘。

然后,馮漢驥先生經過大量田野工作后,認定了三星堆可能是古代蜀國的一個中心都城。

我們一定要明白,考古是一項非常嚴謹又繁瑣的科學活動 ,絕對不是拿著鐵锨挖寶貝。

在考古活動中,一土一磚,一草一木,一顆釘子,一個木棒,都要被繁瑣地研究明白,到最后還不一定就能被研究明白。有時候要等科學進步,有時候要等其他文物旁證。

工程量巨大無比。

三星堆遺址到底有多大?

方圓1200公頃,多達30多個挖掘點。

所以,三星堆考古進展得很緩慢。

但是,三星堆考古從未停止!

到了1980年代,更是加快了步伐。

僅僅1980年和1981年兩年時間,就出土了上萬件新石器時代的標本。

1986年的時候也發掘了“祭祀坑”,當然不是現在熱點中的祭祀坑了,祭祀坑不是一座,不是兩座,有很多座。

1989年至1995年的六年時間里,對三星堆外的“土埂”就進行了六次挖掘,證明了“土埂”是人為修筑的城墻遺存,也就證明了三星堆的古城范圍,證明了三星堆在古代是一個城市。

在這六年中的1992年,三星堆博物館奠基。

5年后,三星博物館建成開放,我們普通人才開始對三星博物館好奇起來,乃至于討論三星堆文化成了流行。

三星堆博物館

2002年,國家文物局把三星堆出土文物“青銅神樹”和“玉邊璋”納入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終上所述!

所以說,三星堆大規?脊乓恢本驮谶M行,并不是有什么原因忽然推動了它,也沒有等近百年。

9

這次考古發掘,將勢必讓“五一”成都旅游大火,因為之前許多人并不了解三星堆,逛個成都就只看看那幾個熟悉的景點,這次央視大規模宣傳,雖然明知道才挖掘出的文物不可能展出,但愛嘗鮮的人們一定會浩浩蕩蕩殺向三星堆遺址博物館,以滿足好奇心。

10

主要有三點原因:

三星堆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三星堆是當前中國歷史最早的遺址,而且是蘊藏著無限可能的遺址。1929 年春,農民燕道成和 兒子燕青保在田里挖地時,不注意挖出了深埋在地底下的千年玉器,三星堆從此被世人知曉。由于舊中國無力發掘和保護三星堆文物,所以一直封存不予發掘。

1982年和1984年,國家對三星堆遺址進行兩次重點發掘,發掘出大量青銅器和玉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有青銅器、青銅神樹、牙璋玉璋等等,數量龐大且造型精美,尤其是出土的黃金面具,更是令世人震驚。三星堆是西南地區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 三星堆是中國歷史的極限,最能證明夏朝的存在

三星堆的歷史非常久遠,距今有5000年—3000年,歷史橫跨2000年。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但是商朝以前的歷史卻沒有真正的實物證據證明,也沒有出土過相關的夏朝文字和文物?虒懺谏檀坠俏纳系纳坛涗,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假說”。正是因為如此,西方人認為中國夏朝不存在。

三星堆的歷史在距今5000年—3000年左右,它是目前已知的,且有實物證明的中國遠古歷史文化遺存。它的意義在于驗證了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的說法,也突破了已知歷史的極限,可以說是中國歷史的天花板。如果突破了這個天花板,那必將把歷史往前推移。

  • 三星堆關系人類未解之謎,人從何處來的千古難題

三星堆自從1930年、1982年、1984年和2021年發掘以來,出土了大量造型精美且怪異的器物,這些器物怪異,主要原因在于出土了一些類似超前文明、超時代文明的東西。比如像方向盤一樣的青銅器,還有非常薄的黃金制品,還有高超的青銅神樹。

在三星堆所處的那個時代,冶金術還未出現,且發展到如此高超的水平。但是三星堆遺址里卻能發現那么多金子制品,這顛覆了人們對以往歷史的認知。所以有人認為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縱目人面具形象屬于外星人,三星堆的青銅器反映的是外星人的形象。

人類從何處來?這是一個千古之謎,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是唯一沒有斷代的古國。中國的考古發掘最能說明問題,也最能證實人類是否來源于外星人。三星堆是中國當前考古的天花板,最能說明人類是否來源于外星人。如果考古發掘證實,那必將顛覆進化論。人類從何處來的千古難題,也將被解決。

  • 三星堆關系著中國人起源之謎,中國人是否來源于古埃及

三星堆關系著中國人起源之謎,中國人起源于何時?起源于何地?目前公認的是起源于黃河流域,起源于炎黃時期。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里,西方學者一直認為中國人起源于古埃及或者蘇美爾文明。

西方學者認為,中國出土的文物有很多與埃及文明類似,高度的契合性讓中國人起源于古埃及的歷史得到佐證。但中國一直是一個獨立的文化體系,一直是一個獨立的歷史體系,三星堆能否挖出直接證據?這關乎著這個疑問的解答,是中國人起源于古埃及,還是古埃及起源于中國?

三星堆如果能提供直接的證據,那必將顛覆中國人起源之謎的問題。炎黃華夏和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話傳說體系,還有歷史文本都要進行修改,這一發現必將是顛覆性的。

  • 三星堆關系著華夏正統之謎,關系著華夏文明的地位問題

三星堆的考古發現足以證明,在炎黃時代的西南地區,有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古國。一些人認為三星堆是外星人的基地,這個說法顯然是比較浮夸不可信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三星堆曾經是一個很輝煌的文明,一個不輸給中原文明的文明。

三星堆文明持續2000多年才滅亡,而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三星堆文明是如何滅亡的。有專家認為是大禹時代三星堆的滅亡是雷擊導致大火所致,這種說法一直沒有得到學界普遍認可。

三星堆的文明比同期的中原文明更超前,更先進。那是否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中原文明其實才是野蠻文明,代表華夏正統的中原文明其實是侵略者,而真正的華夏正統其實在三星堆?在上古5000年左右的時期,中原文明作為異族入侵,滅亡了三星堆等正統文明,并成為華夏的主體。

如果三星堆證實了這一點,那必將顛覆“華夏中心論”和“中原正統論”,這對廣大漢族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三星堆究竟是什么文明?有幾種可能是可信的?

  • 三星堆代表古埃及文明

這種說法前面已經提到過,很多人認為三星堆就是古埃及文明,原因是出土的黃金權杖、方向盤和一些青銅器物。事實上,文物對比并不能說明太多問題,因為四大文明古國同時處在中低緯度地區,具有相同的生活習性和文化也是不足為奇的。

在遠古時期,不同地區的人類有很多類似的東西,比如太陽崇拜、比如洪水傳說、比如人首蛇身的傳說。因此,一些文物器物造型相似,并不能說明文明來源的問題。從化石發掘的分析來看,500萬年前中國就已經有類人猿在活動,因此從歷史跨度上來看,古埃及文明東遷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 三星堆代表外星文明

有人認為,三星堆代表了外星文明,三星堆出土的很多文物與上古奇書《山海經》中的記載類似,有人據此認為三星堆是遠古時期外星人在地球的基地,三星堆文明其實是外星文明,因為出土的青銅人像很奇怪,眼睛突出的青銅人像很像拿著望遠鏡的外星人。

《山海經》被一些人認為是外星人在地球上實驗的記錄圖集,記錄了外星人對人類改良的種種樣子。這種說法其實是靠不住的,因為《山海經》中記載的很多動物,不過是人們根據現有的動物夸張化的結果,并不是真實存在的。因此,三星堆也是一樣的道理,不可能存在外星人和外星基地。

  • 華夏文明,誰才是正統?

華夏文明,誰才是正統?三星堆的文明比中原文明先進,并不能代表三星堆文明就是正統。歷史上有很多種可能是存在的,比如黃帝蚩尤大戰之后,蚩尤的子民西遷。從古籍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蚩尤的文明實際上超過炎黃的文明,蚩尤能驅虎驅豹,又能夠呼風喚雨,證明蚩尤的文明程度更高,科技手段更高。這就是為何古籍記載的,黃帝與蚩尤大戰,起初打不過的原因。

但為何蚩尤還會戰敗呢?原因在于炎黃聯盟人數占優,再一個就是蚩尤聯盟是個松散的聯盟,其凝聚力不如炎黃聯盟。炎黃聯盟必然是采取了一些措施,瓦解了蚩尤的民心和聯盟,所以才大獲全勝。

蚩尤文明西遷蜀地,文明繼續發展,但最后還是被中原文明所滅。因此,三星堆文明不過是華夏文明的分支,而且是比較先進的一個分支而已,與外星人無關、與埃及人無關,這種現象不過是一種文化跨越現象而已。

所以,國家為何要發掘三星堆,因為能追根溯源,能以正視聽,能維系民族統一和凝聚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也能及時保護文物免受破壞,這才是發掘三星堆的真正原因。

你的回答

單擊“發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